求丰子恺的<<给我的孩子们>>的赏析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7 15:06:37
希望大家多多帮助,3Q!

童真世界的赞歌

----《给我的孩子们》赏析

《给我的孩子们》写于1926年圣诞节,它是《子恺画集》的代序,散文以画集上的题材为内容,歌颂了纯洁的童心,可以说它是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。

作品一开头就以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写道:“我的孩子们!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,每天不止一次!”这句肺腑之言,就是这首赞歌的主旋

38

律。他向往儿童生活,他要歌颂美好的童真世界:首先,他赞美了孩子们的直率、自然与热情的美德,佩服他们身心是全部公开的,说他们对待什么事情都像拼命似的用出全副精力,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。就以他的瞻瞻来说吧,小小的失意,都要哭得嘴唇翻白,昏去一两分钟,其悲哀是那么真切;用芭蕉做的脚踏车,麻雀牌堆成的火车、汽

车,又玩得那么认真;在跟姐姐争辩谁该到月亮上去,谁在下面看时,显得何等激昂;当发现父亲腋下的长毛,以为是黄鼠狼时,他又何等伤心……虽然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瞻瞻身上,但作者何止是对瞻瞻一个人的赞美呢,推而广之,一切天真无邪、纯净坦诚的孩子都具备这种美德。其次,作者赞美了孩子们的创造力,说他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,不受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。文章也叙述了件件小事,表明孩子们具有强盛的创造力,他们天真的举动,显然都出自幼稚的幻想。可是幻想往往是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,他们没有任何顾虑,没有任何束缚,因此,其创造力比大人要强盛得多。尽管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,因而遭逢失败,但孩子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,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助他们办到。在屡遭大人的呵斥和阻拦后,他们的创造精神并没有因此而削弱,仍然时时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。

在尽情赞美儿童天性的同时,作者又以大人们的虚伪、恶浊来与孩子们的坦城、纯真作对比。作者认为,“大人之间的所谓‘沉默’‘含蓄’‘深刻’的美德”,比起孩子们来,“全是不自然的,病的,伪的!”“大人们的呼号‘归自然!’‘生活的艺术化!’‘劳动的艺术化!’”与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相比,就显得那么贫乏与丑陋。这种对比有力地衬托了童心的高尚,因此,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写道:“我在世间,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。世间的人群结合,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”。至此,作者已尽情地赞美了孩子们纯洁而真